新闻中心
【光明日报】中国首创癌症治疗技术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媒体报道 2019-10-08 05:58:14 942

日前,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CTS-2019)上,由中国专家首创的癌症治疗技术“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首次亮相,这是一种将免疫治疗与生物化疗有机结合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
 
武汉协和医院金阳教授是该技术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目前,金阳团队正采用这一技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有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专业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并获得了当期杂志的封面推荐。这一临床转化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攻克癌症引起的胸腔积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改变当前这一病症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难点,成为一种突破性治疗技术。
 
据介绍,恶性胸腔积液也叫胸水,是指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积液,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胸水。肺癌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恶性胸腔积液的1/3,乳腺癌、淋巴瘤次之。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只有4~7 个月。“国内目前治疗胸腔积液并无具体的金标准方法,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金阳指出,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推荐的包括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及胸腔导管留置引流术。但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需手术治疗,失败率较高,患者术后常出现胸膜炎性胸痛和发热,且我国国内到目前为止,尚无厂家生产可注入胸腔的医用滑石粉。另外,胸腔导管留置引流术可能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总的来说,上述两种方法均是针对症状的姑息性治疗手段,治标不治本。因此,当前各大指南中提到的针对胸腔积液治疗的统一目标,是以最小的创伤减轻或消除胸腔积液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即均是针对症状的姑息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马飞也表示,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周期。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期仅3.3个月左右。针对这种临床上的困局,“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是一项国际创新的理论和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靶向一体化肿瘤治疗模式。”金阳介绍说,它有机结合了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和化疗技术,利用靶向的精准效应结合化疗短期内杀死肿瘤细胞以获得迅速缓解;同时,生物免疫治疗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产生持久的肿瘤监视以防止肿瘤复发,为肿瘤的长期缓解带来曙光。
 
据悉,所谓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从几十纳米到数百纳米不等,主要是指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正是因为发现证明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体系的存在,三位美德科学家因此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金阳这一创新治疗技术,就是运用了囊泡运输机制。形象来讲,就是将肿瘤细胞的外衣——囊泡“扒下”后,在外衣里“裹”上“炸药”,即微量的化疗药物,再将载药囊泡输送至患者体内。包裹了化疗药物的肿瘤囊泡可以精准靶向至“敌人的堡垒”-肿瘤部位,如同“特洛伊木马”,经过“伪装”后可快速跨过城门“肿瘤细胞膜”,并在“堡垒大本营”细胞核附近释放化疗药物,高效杀死“敌军”肿瘤细胞。
 
另据悉,除金阳团队外,国内针对载药囊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也已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试验,目前已完成临床转化。当下,该技术已在安徽、湖北、深圳和天津4省市获得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批示,并已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启动技术的应用,率先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